小孩子磨牙可能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饮食因素以及病理因素等有关。
1.生理因素
孩子在-到11岁之间的换牙时期,由于牙龈发痒,可能会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这种磨牙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且磨牙现象在牙齿发育阶段结束后通常会自行消失。此外,孩子的牙齿排列不整齐也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咬合,促使夜间睡眠中咀嚼肌可能会不自觉收缩,引起磨牙现象。
2.心理因素
如果孩子白天玩耍后情绪过度激动、过度疲劳等,容易使大脑在入睡时仍保持兴奋状态,引发磨牙。学习压力大导致孩子精神紧绷,也可能诱使磨牙频发。此外,如果孩子长期受责备或指骂,累积的压抑、不安和焦虑情绪,同样会引起夜间磨牙。
3.饮食因素
孩子生长发育较快,对于钙以及维生素D需求较大,而日常饮食没有跟上,促使身体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夜间磨牙等症状。此外,挑食的孩子,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容易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收缩,产生磨牙现象。
4.疾病因素
如果孩子患有肠蛔虫病,产生的毒素可能刺激神经,使神经兴奋,导致磨牙。此外,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未经治疗的牙齿疾病,也可能引起孩子磨牙。
为了避免孩子磨牙久拖难愈,家长需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发现长期的磨牙现象及时带孩子就诊。同时,家长还可以监督孩子的饮食是否恰当,关心并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