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主要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常用的中草药包括:车前草、泽泻、土茯苓、薏苡仁、萆薢、秦艽、羌活、独活、桑枝、络石藤、忍冬藤、赤芍、白芍、红花、桃仁等。
车前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个体化用药。同时,痛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多饮水,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