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日排便1次,一般为成形黄便,少数人每2-3日排便1次或每日排便2-3次,但粪便成形,也属于正常。如果每餐饭后就想解大便,如果长时间如此,没有任何不适,经相关检查无任何相关病变,也属正常;但需要排除以下几个疾病和因素:1.肠道慢性炎症,表现出慢性腹泻、甚至粘液血便、腹痛、腹胀、消瘦;2.上消化道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因食物在胃内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蛋白质,造成腐败性消化不良;或者胃内未消化食物短时间内较大量倾入肠内,造成肠壁内水分向肠腔内分泌,使肠道蠕动增加,造成排便;3.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胰腺分泌消化酶,造成脂肪泻;4.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类和心理因素和内脏高敏感度相关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有的人也是每餐后即想解大便;5.食物不耐受:有的人对某些食物过敏,或对某些食物缺乏消化酶,比如有的人缺乏消化乳糖的酶,即“乳糖不耐受”,因此往往在进食这类食物后就会表现出腹泻等。
每餐后想解大便是不正常现象,最常见和病人心理焦虑或者紧张有关系,可以口服中药给予疏肝解郁,达到健脾止泻作用。另外,还见于肠激惹综合征,主要和进食的时候刺激胃肠造成胃肠蠕动过快或者蠕动紊乱有直接关系,需要做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病变。
如果病人一般情况好,只是每餐饭后想排便,大便成形,没有粘液脓血便,便常规正常,则考虑可能是胃结肠反射,也就是进食后引起的胃肠蠕动增快导致的腹泻现象,这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特征表现,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有大便性状改变、便常规异常、有红白细胞或潜血实验阳性,病人有消
每餐后大便考虑消化功能不良和肠道炎症引起。如果患者消化功能不好,在进食食物以后,食物还没有通过充分消化吸收排出体外,引起饭后大便次数增多、腹痛等症状。另外,也有可能是肠道炎症引起。如果吃饭时进食不卫生食物,会导致肠道受到细菌感染。大量炎症因子刺激肠道粘膜,
每餐后即有便意可能与饮食习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疾病等有关,可尝试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管理压力、注意个人卫生等方法缓解,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每餐后即有便意,可能与饮食习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疾病等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饮食
45天宝宝每餐奶量因人而异,一般60-120毫升,需根据体重、胃口等调整,喂奶应注意姿势、频率和时间等。 45天的宝宝每餐的奶量通常在60-120毫升左右,但具体的奶量还需要根据宝宝的体重、胃口和生长情况等因素来调整。 对于45天的宝宝,一般每天需要喂奶6-8次,每次喂奶的时间
每餐饭后想拉屎是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正常人的每日排便次数在1~2次,而每餐之后都要排便就是异常,可能是进食的食物属于刺激性,使得肠道蠕动增快,引起的腹泻。或者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原因,比如肠炎,还会有腹痛、消化不良、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建议患者去当地正规医院消
6个月的宝宝每天喝奶的量大约在700毫升左右,每天的喝奶量不能低于500毫升,每天的喝奶次数应当安排在三餐左右,其余的用餐可以用辅食来进行代替。6个月的宝宝,这个时候需要及时的添加辅食,这样才能够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在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注意由少到多,要让孩子渐渐的
每餐饭后都有排便的情况,一般不是正常现象,而大多数的正常人会每天排便的次数在1-2次,或者是2天1次的情况,而且大便是成形的,不会表现出有水样便,或者是稀薄样便的情况发生,如果病人每次进餐以后表现出排便,一方面考虑是和饮食有关,在病人大量的摄入一些辛辣刺激性的
每餐不吃饭只吃菜不可以减肥的,每样食物都是有热量的,平时饮食原则上是早上吃好保证身体所需营养,中午吃7-8分饱,晚上吃少。平时要保证饮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各种油炸食品。可以多吃些粗纤维的粗粮,能够增加饱腹感,因此起到减肥的作用。
每餐只吃青菜一般可以减肥,虽然青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能够增加饱腹感,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排便。但每餐只是吃青菜,也有可能会造成机体某种营养缺乏,因此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在减肥时不仅要控制饮食,还要保证机体营养供应。在饮食上可以选择营养丰富以及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