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我国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常见不良反应与其他疫苗类似,通常会自行消失。备孕人群无需因接种延迟怀孕计划,哺乳期女性可继续母乳喂养。慢性病人群接种疫苗前后应按医嘱用药。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需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过敏体质人群和精神疾病患者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鉴定后才能使用。根据前期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的相关信息,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通常这些不良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但接种疫苗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情况。
此外,以下人群接种新冠疫苗需特别注意:
备孕人群: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慢性病人群: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等使用的常规药物。具体可以咨询接种点医生。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的使用经验,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过敏体质人群: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以及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
精神疾病患者:一些人可能会因为精神疾病而正在服用药物。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