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发病基础上,脑梗灶区出现的出血、缺血、梗死或水肿等改变称为继发性脑梗死,其主要由栓子脱落、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液高凝状态及其他因素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高危因素,预防并发症。
继发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发病的基础上,脑梗死病灶区继发出现的出血、缺血、梗死或水肿等改变。
引起继发性脑梗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栓子脱落:脑梗死患者的栓子可能脱落,随血流进入其他脑血管,导致血管堵塞,引发继发性脑梗死。
2.低血压:低血压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使已梗死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继发性脑梗死。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射血功能异常,使脑部血液供应减少,增加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
4.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或治疗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继发性脑梗死。
5.其他因素:如感染、手术、外伤、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
对于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等患者,应积极控制相关疾病,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