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诊治包括症状、检查、治疗和预防。症状有下腹痛、白带异常、经期异常等,检查有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和病原体检查,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避免宫腔手术操作时感染和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子宫内膜炎会对女性的生育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炎的诊治方法。
一、诊断
1.症状
下腹痛、坠胀感。
白带增多,呈脓性或血性。
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性交后出血。
2.检查
妇科检查:子宫颈举痛、子宫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升高。
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
病原体检查:可通过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方法检测病原体。
二、治疗
1.急性子宫内膜炎
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甲硝唑等。
对症治疗:发热者给予退热治疗,腹痛者给予止痛治疗。
2.慢性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头孢菌素、甲硝唑等药物,也可使用中药治疗。
物理治疗:如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等。
手术治疗:对于久治不愈或有宫腔积脓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刮宫术。
三、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2.经期避免性生活。
3.避免宫腔手术操作时感染。
4.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总之,子宫内膜炎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和病史等因素。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女性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