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儿童患者需重视治疗,避免影响听力。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其治疗方法如下: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3.全身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以控制感染。
4.手术治疗:对于中耳乳突炎伴有胆脂瘤形成或颅内、外并发症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慢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其咽鼓管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经咽鼓管并发中耳炎。另外,儿童慢性中耳炎可导致鼓膜穿孔、耳流脓,反复不愈可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家长应重视儿童慢性中耳炎的治疗,积极就医,避免影响儿童的听力。
总之,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道进水,避免用力擤鼻,避免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