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排除直肠癌,可采取直肠指诊、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大便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法,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那么如何排除直肠癌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诊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色泽、部位。
3.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无痛苦、简单的检查方法,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直肠癌的线索。
4.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灌肠:可以了解和排除大肠的多发癌灶,直肠癌的部位、形态、大小和范围。
腹部B超或CT: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局部转移灶。
血清癌胚抗原(CEA):对诊断直肠癌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5.病理学检查:是直肠癌确诊的主要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检查方法并不能完全排除直肠癌,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性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直肠癌。
此外,对于一些直肠癌的高危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腹痛、腹胀等,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如直肠指诊、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大便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等,以及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对于有直肠癌高危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