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处理措施如下:
1.一般反应:
发热:低于38.5°C时观察,多喝水,注意休息;超过38.5°C或伴有其他不适时就医。
局部红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红肿范围较大或出现化脓时就医。
皮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瘙痒明显或伴有其他不适时就医。
2.异常反应:
过敏性休克:平卧,吸氧,使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治疗。
过敏性皮疹:给予抗过敏治疗。
过敏性紫癜:卧床休息,使用抗过敏、止血等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立即就医,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
神经系统反应: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给予相应的治疗。
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淋巴结炎:不需要特殊处理;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0mm或出现破溃、流脓时就医。
骨髓炎:切开引流、换药等处理。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抗结核治疗。
甲肝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如下:
1.一般反应:
发热:如果发热低于38.5°C,且无其他明显不适,可以先观察,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发热超过38.5°C,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局部红肿: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如果红肿范围较大,或出现化脓,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
皮疹:接种疫苗后出现皮疹,如红斑、丘疹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如果皮疹瘙痒明显,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给予抗过敏治疗。
2.异常反应:
过敏性休克:接种后数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应立即让患者平卧,松解衣扣,吸氧,并根据情况使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过敏性皮疹:接种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全身性皮疹,伴有瘙痒。一般给予抗过敏治疗即可。
过敏性紫癜:接种后1~7天内出现皮肤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给予抗过敏、止血等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接种后1~7天内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应立即就医,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
神经系统反应:接种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明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淋巴结炎:接种后1~2个月,接种部位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直径一般不超过10mm,有时可破溃形成溃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0mm,或出现破溃、流脓等,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
骨髓炎:接种后1~3个月,接种部位附近出现红肿、疼痛,可形成脓肿,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应及时就医,进行切开引流、换药等处理。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接种后1~3个月,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应立即就医,进行抗结核治疗。
在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后,应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同时,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