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检查方法包括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脑电图和心脏超声等,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那么,如何检查手足口病呢?
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采集患儿的粪便、咽拭子或疱疹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可明确病原学诊断。
血清学检查:发病后3-5天血清IgG抗体阳性或第2周后抗体滴度比第1周上升4倍以上有助于诊断。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C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
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肺部有无炎症。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出现异常。
心脏超声:可了解心脏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让孩子接触患病儿童;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对孩子的玩具、衣物等进行消毒;加强孩子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保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