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每天维生素D摄入量是多少?

张荣荣 2025-07-19 13:20:24 3

  孩子在出生以后我们都建议在几天以后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或者维生素AD来帮助孩子促进钙的吸收,主要是为了预防孩子表现出缺钙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情况。对于宝宝维生素d的数量每天是多少呢?不同的人群数量是有不同。如果这个宝宝是一个足月出生的宝宝也就是这孩子孕周在37周以上,我们建议每天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400个国际单位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宝宝是一个早产的宝宝也就是孕周小于37周,或者出生体重比较低在2.5公斤以下,或者这个宝宝是一个双胎或者是多胎的宝宝,这个时候我们就建议给孩子每天补充维生素D是八百个国际单位了,要加倍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如果在检查的时候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是明显降低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给孩子加量补充维生素D。当然如果孩子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这个片子中发现了异常,有缺钙的表现了或者是孩子维生素d特别低的时候,那我们就要建议给孩子大剂量的补充维生素D一次10万到30万单位了。

点赞
相关资源

六岁孩子维生素d一天摄入量 2025-07-19

孩子每天所需的维生素D量因年龄、健康状况和饮食而异,1岁以下400IU,1岁以上600IU,如有佝偻病等健康问题则需更高剂量。孩子每天需要摄入多少维生素D取决于其年龄、健康状况和饮食。一般1岁以下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入4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D,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入600


维生素d3每天摄入量 2025-07-19

维生素D3每天摄入量建议在400IU左右。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主要起到促进钙吸收和维持血钙水平稳定的作用。每天400IU的维生素D摄入量可以满足大多数成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求,能促进肠道对钙吸收,提高钙利用率,有助于骨骼健康发育和维持。维生素D来源包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2025-07-19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食盐摄入量越高,高血压患病率往往也越高。当人体摄入过多食盐,也就是氯化钠时,钠离子会在体内潴留。这会导致细胞外液增多,血容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从而使血压升高。长期高盐饮食还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血压盐的每日摄入量是多少 2025-07-19

高血压盐的每日摄入量一般不超过6g每天。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除了减少烹饪时的用盐量,还应减少食用咸菜、腌肉等高盐(钠)食品,饮食管理需综合考虑个人情况等因素,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g;烹饪食品时,


高血压每天食盐摄入量 2025-07-19

对于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严格控制,一般每天不应超过5克。按照中国膳食标准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这一标准旨在降低血压水平,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也有类似的建议,通常认为高血压


急性肾小球肾炎每天食盐摄入量是多少 2025-07-19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一般建议在3克以下。对于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克以下。特别是在患者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的情况下,食盐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每日以1~2克为宜。过低的盐分摄入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因此,在保证低


OMEGA-3每天摄入量 2025-07-19

OMEGA-3是一组多元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年人正常每天建议的摄入量应该在250-2000mg左右。适量的OMEGA-3对人体有益,不仅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还可以帮助缓解多种精神障碍,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南极磷虾、海豹、深海鱼类、紫苏子、亚麻籽、奇亚籽、海藻、南美油藤以及牦牛


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多少克 2025-07-19

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g。食盐属于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可以维持人体渗透压平衡,保证神经和肌肉正常兴奋性。但是,过多地摄入食盐会影响细胞内渗透压,造成水钠潴留,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所以日常注意控制食盐


高血压盐的摄入量 2025-07-19

对于高血压患者,盐的摄入量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甚至部分指南或专家建议不超过5克。这是因为过量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钠元素增加,进而引起血容量增加和心率加快,对心肌供血产生影响,加重病情。同时,高盐饮食也是导致高血压


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多少克 2025-07-19

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建议摄入量,具体的摄入量还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高血压、肾脏疾病等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