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其中一种是体温偏低的阳虚质,其成因包括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过度劳累、年老体弱,症状有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调理方法有饮食、起居、运动、药物调理。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其中有一种是体温偏低的体质,这种体质被称为“阳虚质”。这种体质的人,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缓慢,产热不足,从而出现体温偏低的现象。
成因:
先天不足:父母体质偏寒,或孕育时父母体弱,导致孩子先天阳气不足。
后天失养:孩子出生后,喂养不当,或长期生病,损伤阳气。
过度劳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纵欲,耗伤阳气。
年老体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阳气逐渐衰退,也会出现体温偏低的现象。
症状:
畏寒怕冷:这种人特别怕冷,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能耐受空调和风扇的冷风。
神疲乏力:经常感到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懒言少语。
大便溏薄:大便稀溏,每天排便次数增多,或伴有腹痛。
舌淡苔白:舌质淡白,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无力。
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桂圆、荔枝等,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
起居调理: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避免着凉。夏天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和风扇,冬天要多晒太阳。
运动调理: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阳气。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以免损伤阳气。
药物调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温阳的药物,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温馨提示:
体温偏低的人,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换季的时候,要及时增减衣物。
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有助于提高身体的阳气。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影响身体的阳气。
定期体检,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体温偏低的人是阳虚质,需要通过饮食、起居、运动、药物等方面进行调理,以提高身体的阳气,改善体质。同时,要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定期体检,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