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有哪些

管理员 2025-07-01 12:59:19 1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和抗胆碱能药物等。

1.糖皮质激素

如布地奈等,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

2.β2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

3.白三烯调节剂

如孟鲁司特钠,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能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

4.茶碱类

如氨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

5.抗胆碱能药物

如异丙托溴铵,可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对合并有慢阻肺,有气促症状的哮喘患者更适用。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等。另外,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点赞
相关资源

慢性支气管哮喘怎么治疗 2025-07-01

慢性支气管哮喘可以采取避免过敏原、脱离不良环境、增强体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1.避免过敏原过敏原刺激会导致气道痉挛,引起哮喘发作。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皮毛、花粉、尘螨等。2.脱离不良环境寒冷、干燥或有污染的环境可能诱发或加重哮


专治支气管哮喘特效中药方 2025-07-01

不存在专治支气管哮喘的特效中药方,中医通常会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进行治疗,常用中药方有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三子养亲汤、定喘汤、金匮肾气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甘草等组成,适用于寒哮


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2025-07-01

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1.病史心源性哮喘患者通常有心脏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而支气管哮喘患者则多有过敏史或哮喘家族史。2.症状心源性哮喘主要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而支气管哮喘则


重度支气管哮喘要住院吗 2025-07-01

重度支气管哮喘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喘鸣、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时,患者需要系统的治疗和密切的监测。住院治疗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和更及时的医疗干预。在医院,患者可以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5-07-01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包括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氧疗、手术治疗等。1.脱离变应原患者应尽可能找到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是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


怎样预防哮喘即支气管哮喘 2025-07-01

预防哮喘的方法有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增强免疫力、避免烟草暴露、调整饮食等。1.避免接触过敏原远离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通风,晒被褥,雾霾天或花粉季节外出时戴口罩。2.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


支气管哮喘能治愈吗 2025-07-01

支气管哮喘通常不能治愈。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反应会导致气道具有高敏反应,容易在外界刺激下出现气管痉挛,引发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由于气道慢性炎症是无法彻底清除的,目前也没有药物能够完全治愈支


支气管哮喘严重吗 2025-07-01

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来说,是一种具有潜在严重性的疾病。对于部分患者,支气管哮喘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轻微咳嗽或胸闷,对生活影响不大。然而,对于另一些患者,尤其是那些病情控制不佳或存在持续气道炎症的患者,支气管哮喘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喘息


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治愈吗 2025-07-01

小儿支气管哮喘目前无法彻底根治,但是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和控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等。由于小儿的哮喘与过敏背景相关,且受到遗传、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然而,通过合理的治疗和


支气管哮喘早期症状表现 2025-07-01

支气管哮喘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1.咳嗽是支气管哮喘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或凌晨加重。咳嗽可能是唯一的症状,甚至没有喘息、气急等典型表现。2.喘息部分患者在咳嗽、咳痰后出现喘息,多伴有哮鸣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