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的发病几率与咬伤部位、伤口处理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和咬伤动物情况等因素有关,通过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几率,特殊人群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1.咬伤部位
咬伤头、面、颈、手指等部位,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2.伤口处理情况
及时、彻底地清洗和处理伤口,可以降低发病几率。
3.疫苗接种情况
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发病几率。
4.咬伤动物情况
如果咬伤你的动物携带狂犬病毒,发病几率会相应增加。
综合以上因素,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的发病几率很难准确估计,但通过及时、彻底地清洗和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几率。如果是Ⅲ级暴露,还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被狂犬咬伤后,发病几率相对较高,更应及时、彻底地清洗和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总之,被狂犬咬伤后,应立即清洗和处理伤口,并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是Ⅲ级暴露,还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应注意观察咬伤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