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是一种位于肛门齿线以上的血管丛疾病,可分为四期,各期症状不同,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肛门清洁。
1.Ⅰ期
此期内痔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于排粪时出现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出血量较多。肛门镜检查时,在齿线上方可见黏膜隆起,表面色红、湿润。
2.Ⅱ期
内痔逐渐增大,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脱出的内痔在肛门括约肌的夹持下,静脉回流受阻,而动脉血仍不断输入,使痔核体积逐渐增大,直至动脉血管被压闭,血栓形成,出现痔核变硬、疼痛,难以送回肛门内。
3.Ⅲ期
偶有内痔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内痔脱出后,若发生嵌顿,可出现水肿、血栓形成、溃疡或坏死,疼痛剧烈。
4.Ⅳ期
内痔脱出肛门外,不能回纳,且痔核长期脱垂于肛门外,易出现感染、坏死,伴有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等症状。
内痔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注射疗法、胶圈套扎疗法、冷冻疗法、红外线凝固疗法、微波疗法、射频疗法等。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内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等。
此外,内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上应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饮酒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