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造瘘术是指在患者腹部的回肠肠管通过手术人工造口辅助排泄,通常适用于结肠损伤、穿孔或发生严重病变的患者,一般可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
1.术前
通常进行回肠造瘘手术前需完善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了解患者的电解质失调情况,如果发生休克或脱水、酸中毒等需及时输液或输注血浆提升血浆渗透压。
2.术中
手术时需在患者下腹部做弧形切口,然后将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0cm处提出于切口外,分离对应的肠系膜并切断、结扎肠系膜血管止血。而后需用Kocher钳钳夹肠管两端并切断肠管,残端用乙醇棉球擦拭,远端做两层荷包缝合,将肠管封闭后置入腹腔。
在腹直肌外缘处做一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断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切开腹膜,将近端肠管自切口提出约4cm长并与切口缝合,防止肠管回缩或经切口漏出。
3.术后
一般造口在术后短时间需暂时封闭,间隔48-72小时后开放,避免伤口在术后短时间内形成感染。另外,因造口开放后有可能会排出大量肠液,所以需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平时需注意保持导管清洁,防止内容物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