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主要原因包括内痔、直肠脱垂、肛管直肠恶变、盆底组织软弱、内痔注射疗法、便秘、腹泻、慢性咳嗽等。
1.内痔
Ⅱ、Ⅲ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出现内痔脱出的症状。
2.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俗称脱肛。
3.肛管直肠恶变
肛管直肠恶变的后期,肛管直肠的肿物较大,长期脱出在外,可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从而引起脱肛。
4.盆底组织软弱
老年人、多次分娩的妇女、营养不良或长期患病的患者,可因盆底组织软弱,不能支持直肠固定在正常位置而发生脱肛。
5.内痔注射、直肠黏膜注射疗法
如果注射疗法的操作不当,可导致直肠黏膜坏死、感染,从而引起直肠黏膜与肌层、直肠与周围组织分离,最终导致脱肛。
6.便秘
便秘时患者需过度用力排便,可导致腹压增加,从而使直肠黏膜下脱。
7.腹泻
慢性腹泻可导致肛管直肠黏膜慢性炎症,使肛管直肠与周围组织的固定、支持结构受损,从而导致脱肛。
8.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可导致腹压增加,从而使直肠黏膜下脱。
总之,脱肛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脱肛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避免过度用力排便、预防便秘和腹泻等,有助于预防脱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