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小儿发热灌肠的副作用包括损伤肠道黏膜、肠道菌群失调、药物吸收障碍、电解质紊乱、代谢异常、感染风险增加等。
1、损伤肠道黏膜
小儿肠道黏膜娇嫩,灌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直肠黏膜或肛门损伤,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肠穿孔。
2、肠道菌群失调
灌肠时使用的药物可能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3、药物吸收障碍
灌肠给药的方式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特别是当小儿本身存在肠道炎症或感染时,药物吸收面积减少,影响药效发挥。
4、电解质紊乱
灌肠过程中或之后,由于肠道刺激引起的过度排泄,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快,引发电解质紊乱,出现恶心、无力、眩晕等症状。
5、代谢异常
灌肠使用的药物剂量过大时,可能引起小儿代谢异常,如大量出汗、体温过低、虚脱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休克。
6、感染风险增加
灌肠操作不当或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增加小儿感染的风险,尤其是肠道感染,加重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发热时,家长应首选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使用退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