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当孩子出现手足口反复高烧39℃以上的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良好,多在1周内痊愈,但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如果孩子出现反复高烧39℃以上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2.降温处理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需要使用退烧药进行降温处理,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帮助孩子降低体温。
3.密切观察病情
在孩子就医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包括体温、皮疹、精神状态等。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4.注意隔离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注意隔离。孩子在治疗期间需要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以免交叉感染。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5.注意饮食
孩子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6.注意休息
孩子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当孩子出现手足口反复高烧39℃以上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隔离和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