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酶抗体偏高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肾小球肾炎等,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做对症治疗。
一、生理因素
尿素酶主要用于测定尿液和血液中的尿素,尿素酶能够催化尿素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的含镍酶,而尿素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中,如果人体在检查前大量进食大豆、动物血等食物,可能会使尿液或是血液中的尿素酶升高,会导致尿素酶抗体偏高,属于正常的现象,人体不会出现任何的不适,也不用做任何的处理。
二、病理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与胃肠道疾病发病有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而幽门螺杆菌会产生一种尿素酶,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机体会对尿素酶产生抗体,即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体内的尿素酶抗体水平也会逐渐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以采取四联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杀死幽门螺杆菌,若患者出现胃痛,可以遵医嘱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比如硫糖铝咀嚼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瑞巴派特片等,若患者胃动力不足,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出现难治性溃疡、消化道反复出血等,可考虑采取胃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等,将病变部位切除。
如果患者消化道出现不适,应该提高警惕,尽早去医院就诊,可以做碳十三尿素呼吸试验或是碳十四尿素呼气试验等检查,若发现结果呈阳性,提示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在通过规范的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但如果患者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胃癌等严重的后果。
2、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损伤伴有炎症的一组肾脏疾病,如果患者受到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是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引起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功能降低,会使尿素酶抗体偏高,患者通常会有血尿、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
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如果受到细菌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比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等,还需要遵医嘱使用泼尼松龙、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水肿的症状,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降压药物治疗,能够保护肾脏,还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若是患者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作用无效,可考虑采取血浆置换术、血液透析或是肾脏移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延缓疾病发展。
急性肾小球肾炎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疾病可以完全恢复,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如果出现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等情况,一般预后较差。
除以上原因外,出现该现象,还可能与消化道溃疡、胃癌等疾病有关,患者应该定期去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