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黄疸高可能由肝脏疾病、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1.肝脏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当肝脏受损严重时,其代谢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黄疸。病毒性肝炎可由多种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这些病毒会侵害肝细胞,影响其正常功能。肝硬化时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无法有效处理胆红素。肝癌会破坏肝脏组织,也会引发黄疸。
2.胆道梗阻
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癌等可造成胆道阻塞,胆汁无法正常排泄,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进而出现黄疸。胆总管结石会直接阻碍胆汁的流出通道,胆管炎会使胆管狭窄或堵塞,胆管癌则可直接压迫胆管导致梗阻。
3.溶血性疾病
某些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会使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过多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黄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蚕豆病患者食用蚕豆后会引发红细胞溶解。
4.药物或毒物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毒物,可能损伤肝脏,引起黄疸。例如一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等可能有肝毒性,接触某些化学毒物也会影响肝脏功能。
还可能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也会导致黄疸。比如吉尔伯特综合征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可使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出现黄疸。
当发现黄疸高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