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疾病类型不同原因也不同,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光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等。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尚未成熟,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形成生理性黄疸。
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自然消退。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生命体征即可。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感染、溶血、胆道梗阻等。其中感染又包括败血症、肝炎等,这些疾病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溶血性疾病包括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大量胆红素,进而引发黄疸;胆道梗阻,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最终导致黄疸发生。
这种情况下,建议可以先采取光疗,光疗可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使其变为水溶性形式,从而更容易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蓝光照射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次,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巴比妥、白蛋白、茵栀黄等药物治疗,具有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结合游离胆红素、利湿退黄等作用。
对于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当胆红素水平接近或超过危险阈值时,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快速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