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症即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包括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障碍、饮食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可以进行饮食调整、纠正不良习惯、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
一.原因
1.胃肠道动力异常部分患者表现出胃肠道动力紊乱,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有胃肠通过时间缩短、结肠收缩增强等肠道动力亢进的表现,而便秘型患者则可能存在肠道动力不足的情况。这种动力异常会导致肠道运动不协调,从而引发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2.内脏高敏感性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患者对肠道内的正常生理刺激或较小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疼痛、不适等症状的出现。这种敏感性增高还可能伴有皮肤感觉过敏等现象。
3.精神心理障碍精神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如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这些心理因素通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调节,进而影响肠道功能。
4.饮食因素饮食不当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常食生冷、辛辣、高脂、高蛋白及粗纤维食物,以及肠道菌群比例失调,都可能引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5.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二.治疗
1.饮食调整患病期间需要调整饮食结构,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为主,如蔬菜面、牛奶、鸡蛋、西红柿、黄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同时,限制黏质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减轻症状。
2.纠正不良习惯患者还应戒烟、戒酒,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以改善肠道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3.心理辅导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抑郁、焦虑等情绪,适当进行心理辅导,疏解情绪,有利于改善症状和促进恢复。
4.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不同,可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腹痛时,可遵医嘱选用贝那替嗪、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来解痉止痛。腹泻时,需要选用地芬诺酯、洛哌丁胺、蒙脱石散等药物来止泻。此外,还可使用肠道菌群调节药,如乳酸杆菌、酪酸菌、枯草杆菌等,来改善肠道微环境。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治疗也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