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病因多种多样,需要分情况分析。
一.上消化道出血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由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肠道黏膜的消化作用引起。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常见于中老年长期酗酒的人群或患有严重肝病的人,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出血。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由急性胃黏膜损伤或糜烂出血引起,常见于应激状态或药物作用。
4.应激
如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精神紧张等均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5.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6.消化道肿瘤
如胃癌、食管癌等,瘤体糜烂或破裂时可引起出血。
二.下消化道出血
1.肠壁结构改变
如肠道憩室、肠套叠、肠气囊肿等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2.炎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这些疾病导致结肠和直肠的炎症和溃疡,进而引起出血。
3.肿瘤
胃、结肠或直肠的非癌性(良性)或癌性肿瘤会削弱消化道内壁并引起出血。
4.结肠息肉
在结肠壁上形成的小块占位可引起出血。
5.痔疮
肛门或直肠下部的静脉肿胀,类似于静脉曲张,破裂时可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