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分重型和非重型。治疗包括支持治疗、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和其他治疗,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并调整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S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或出血。NSAA多呈慢性过程,贫血、感染和出血均相对较轻。再障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治疗
(1)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纠正贫血:根据贫血程度,可给予输血治疗,同时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3)控制出血:血小板计数<20×10⁹/L时,有出血风险,可输注血小板。
(4)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多饮水,碱化尿液,别嘌呤醇可抑制尿酸生成。
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免疫介导的再障,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
(2)促造血治疗:适用于造血原料缺乏或不适合免疫抑制治疗的再障,如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3)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40岁以下、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SAA患者。
3.其他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如药物相关性再障,应停用可疑药物。
(2)中医中药:可作为再障的辅助治疗。
再障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再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避免使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
总之,再障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反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