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的相关信息如下:
有必要接种,可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该型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型别。
共接种2剂次,时间为6月龄至5岁,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间隔1个月。
接种前需了解相关知识,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接种时安抚儿童,避免哭闹;接种后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
可能出现接种部位发红、肿胀、疼痛,以及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通常是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流行季节可通过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避免接触患儿、注意饮食卫生、接种手足口疫苗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那么,6岁以下儿童如何接种手足口疫苗呢?
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4月至7月,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接种手足口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EV71型手足口病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型别。因此,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接种。
手足口疫苗什么时候接种?
手足口疫苗的接种时间为6月龄至5岁,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手足口疫苗共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手足口疫苗接种有什么注意事项?
接种前:家长应了解手足口疫苗的接种知识,携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配合接种人员进行询问和检查。
接种时:家长应安抚儿童,避免儿童哭闹,配合接种人员进行接种。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
接种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皮肤有无皮疹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生水,保持皮肤清洁,清淡饮食。
手足口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手足口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发红、肿胀、疼痛,以及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如果不良反应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长也要经常给儿童洗手。
勤通风: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勤消毒:儿童的玩具、衣物、被罩等要经常清洗消毒,尿布要及时更换。
避免接触患儿: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注意饮食卫生:儿童的饮食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生冷食物。
接种手足口疫苗: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以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