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第二针不良反应以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为主,通常1-2天内出现,3-4天内可自行消退。
乙肝第二针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发红、肿胀、疼痛,有时还会出现硬结。这些症状通常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全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4天。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应立即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接种乙肝第二针后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疫苗种类、接种方法等因素有关。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接种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疫苗的情况。
同时,对于乙肝疫苗接种,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或佐剂过敏者。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妊娠期妇女。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总之,乙肝第二针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个例现象,且不良反应的症状通常是轻微的,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如有疑虑,可及时咨询接种点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