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后耳朵进水耳内响可能是耵聍被泡胀、外耳道耵聍栓塞或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尝试单足跳跃法、活动外耳道法等排出耵聍,或用碳酸氢钠溶液滴耳软化耵聍后就医吸出,具体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法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游泳后耳朵进水耳内响,可能是耵聍(耳屎)被泡胀、外耳道耵聍栓塞或中耳炎等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建议:
1.单足跳跃法:将进水一侧的耳朵朝下,单脚跳跃,同时用手拉扯耳垂,帮助耵聍向外排出。
2.活动外耳道法:用手轻轻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改变耵聍与外耳道壁的接触位置,促使耵聍向外脱落。
3.外耳道清理法:如果耵聍较硬,难以排出,可以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4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由医生用吸引器将其吸出。
4.就医诊治:如果上述方法不能缓解耳内响的症状,或者伴有疼痛、听力下降等不适,可能是耵聍栓塞、中耳炎等疾病引起,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清理或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在处理耳朵进水时需要特别小心:
1.耳部疾病患者:如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耳部进水可能会加重病情,应避免游泳或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
2.婴儿:婴儿的耳部结构尚未完全发育,耳部进水可能会引起感染,家长可以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切勿将棉签或其他物品深入耳道内。
3.耳部手术患者:耳部手术后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耳部进水和感染。
如果游泳后耳朵进水耳内响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