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与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泻、腹痛、发热等,内镜和病理活检可确诊,治疗关键是停用可疑抗生素,辅以支持和药物治疗,预防是关键。
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本病常见于大手术后、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故亦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其临床表现有轻有重,轻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重型患者则起病急骤,突发高热、腹痛、腹泻,粪便多为糊状或水样,带有伪膜排出,有时可排出斑块状伪膜。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伪膜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对于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内镜检查可发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表面覆有伪膜。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停用可疑的抗生素、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停用可疑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因为抗生素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支持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甲硝唑、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伪膜性肠炎的预防是关键。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应注意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同时,应注意维持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使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总之,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应注意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