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以耳痛、耳鸣、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耳道流脓等为主要症状,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对症治疗。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耳道流脓等。以下是关于小儿中耳炎症状与治疗的介绍:
1.症状:
耳痛:是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在鼓膜穿孔前较为剧烈,穿孔后疼痛可减轻。
听力下降:中耳炎可导致传音结构障碍,引起听力下降。
耳鸣:部分患儿可出现低调间歇性耳鸣。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可有脓液从耳道流出,初始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2.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避免耳内进水。
局部治疗:包括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刺抽液等。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对症治疗:如疼痛明显,可给予止痛药物;鼓膜穿孔后,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不愈、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并发症,影响听力。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中耳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耳内进水,避免用力擤鼻。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