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痛风归于“痹症”范畴,急性期多为湿热痹阻证和风寒湿痹证,治法分别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和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慢性期多为脾虚湿阻证和肝肾阴虚证,治法分别为健脾祛湿、泄浊通络和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根据痛风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中医将痛风归于“痹症”范畴,急性期多为湿热痹阻证,慢性期多为脾虚湿阻证、肝肾阴虚证。根据不同证型,中医辨证论治如下:
1.急性期
湿热痹阻证
主症: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屈伸不利,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白虎汤清热生津,桂枝通络止痛,薏苡仁、滑石、蚕砂、栀子清热利湿,连翘清热解毒。
风寒湿痹证
主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得热则舒,遇寒痛增,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祛风散寒除湿,桂枝、麻黄、防风通络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2.慢性期
脾虚湿阻证
主症:关节肿胀,疼痛不甚,局部肤色不红,形体肥胖,纳呆,脘腹胀满。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祛湿,泄浊通络。
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薏苡仁、泽泻健脾祛湿,萆薢分清泄浊。
肝肾阴虚证
主症: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细辛、防风、秦艽祛风通络,地黄、白芍、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祛湿。
此外,中医还可采用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痛风。同时,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