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需注意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两类。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病因主要有:
1.食物及食物添加剂;
2.吸入物;
3.感染;
4.药物;
5.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
6.昆虫叮咬;
7.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
8.遗传因素等。
荨麻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标准如下:
1.风团为发作性皮肤黏膜潮红或风团,风团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苍白或鲜红,时起时消,单个风团常持续不超过24~36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
2.自觉瘙痒剧烈;
3.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等症状;
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5.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关节痛、头痛、恶心等症状;
6.慢性荨麻疹可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周。
荨麻疹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1.去除病因:尽可能找出病因并去除之,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则应尽力避免各种诱发加重因素。
2.抗过敏治疗:
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主要药物,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病情严重、急性发作或伴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治疗无效或减量复发的患者。
3.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止痒、止痛等对症治疗。
特殊人群的荨麻疹治疗需要特别注意:
1.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可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
2.儿童: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剂量。
3.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抗组胺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4.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肝肾功能调整抗组胺药的剂量。
总之,荨麻疹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加重因素,如避免食用海鲜、辛辣食物、饮酒等,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