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咽炎经常保健可以根治好吗?

路虹 2025-10-22 19:26:56 4

  客观的说慢性咽炎很难根治的哦!因为慢性咽炎的诱发因素比较多,很难都避免的嘛,慢性咽炎的诱发因素比较多:受凉感冒、烟酒刺激、用嗓过度、疲劳过度、熬夜、经常吃辛辣刺激食物、紧张焦虑等,另外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等临近病灶也容易导致,正常的,慢性咽炎任何年龄段都有,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的,医生对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通过上述沟通,可以暂时采用我给你的诊疗意见,如有加重或复发请再次咨询或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慢性咽炎如果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建议可以经常用盐开水漱漱口,多喝点热水,注意保养就行了,如果急性发作或者症状明显,可以适当的根据症状针对性的用点咽炎的药,除治疗外最重要的避免诱发咽炎的因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受凉、感冒、用嗓过度。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及冰冷饮料等。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3.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疲劳过度。4.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所谓三分治疗,七分靠预防保养,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建议吃药哦,那就是避免受凉感冒了哦。

点赞
相关资源

儿童慢性咽炎怎么治 2025-10-22

儿童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日常护理、雾化治疗、药物治疗等。1.日常护理保持咽喉湿润,多喝水,可以多喝蜂蜜水,保护咽喉部的黏膜。多吃新鲜蔬果,如苹果、香蕉、柚子、雪梨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对咽喉的刺激。2.雾化治


红牛膝治疗慢性咽炎吗 2025-10-22

红牛膝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慢性咽炎,但并非专治慢性咽炎的药物。红牛膝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这些特性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如咽喉肿胀、疼痛等。然而,慢性咽炎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因


小儿慢性咽炎的危害是什么 2025-10-22

小儿慢性咽炎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影响呼吸功能、影响发声功能、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其他疾病、影响心理发育等。1、影响呼吸功能小儿喉部狭小,黏膜柔嫩,慢性咽炎可能导致喉部黏膜肿胀,气道变窄,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2、影响发声功能喉部是发声器官,


慢性咽炎除根的方法 2025-10-22

慢性咽炎通常没有除根的方法,慢性咽炎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措施。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此外,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也有助于缓解慢性咽炎


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草药有什么 2025-10-22

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草药有胖大海、西青果、罗汉果、薄荷、金银花、菊花等。1.胖大海胖大海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闭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胖大海还有降压、利尿、镇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


如何有效的预防慢性咽炎 2025-10-22

预防慢性咽炎的方法包括避免吸烟和二手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饮食调理、注意休息等。1.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吸烟会刺激喉咙黏膜,导致炎症和损伤,长期吸烟还可能导致喉部病变。因此,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是预防慢性咽炎的重要措施。2.保持口腔清洁保持


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 2025-10-22

慢性咽炎需要遵医嘱使用胖大海、西青果、蝉蜕、板蓝根、山豆根、蒲公英等中药。1.胖大海胖大海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热结便闭等病症。2.西青果西青果具有清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白喉、喉炎、扁桃体炎等病症。


慢性咽炎怎么诊断 2025-10-22

慢性咽炎的诊断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口腔及咽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环境、吸烟史等也有助于诊断。2.临床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


成人慢性咽炎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5-10-22

在临床上没有表明成人慢性咽炎怎么治才能除根,成人慢性咽炎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免疫调节、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适等。1.去除病因避免长期过度用嗓、吸烟、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等刺激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2.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


慢性咽炎产生的原因 2025-10-22

慢性咽炎产生的原因为环境因素、感染以及过敏、反流性食管炎、其他因素等。1.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粉尘、有害气体、化学物质等环境中,或长期吸烟、饮酒等,可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2.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均可引起慢性咽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链球菌、流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