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的护理方法包括营造良好环境、理解和支持患儿、避免歧视、合理饮食、养成良好习惯、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普及疾病知识、指导家庭训练和鼓励患儿参与社会活动等。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以下是儿童抽动障碍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
营造良好环境:为患儿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
理解和支持:家长和老师应理解患儿的病情,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避免歧视:教育其他孩子不要歧视抽动障碍患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饮食护理:
避免兴奋性食物:避免食用含咖啡因、茶碱等兴奋性物质的饮料和食物,如咖啡、可乐、巧克力等。
合理饮食:保证患儿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等。
3.生活护理:
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患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定时进餐、适量运动等。
注意个人卫生:教导患儿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4.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给患儿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观察药物副作用: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嗜睡、乏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病情观察:
观察抽动症状:密切观察患儿抽动的部位、频率、强度等变化,以及是否出现新的症状。
观察情绪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如有无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及时就医:如患儿抽动症状加重、出现其他异常行为或症状,应及时就医。
6.健康教育:
普及疾病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向患儿和家长普及抽动障碍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指导家庭训练:指导家长如何对患儿进行家庭训练,如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鼓励患儿参与社会活动:鼓励患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儿童抽动障碍的护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