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肛的原因包括先天不足、气血不足、泻痢日久、便秘努挣和气血两虚等,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手术治疗(直肠悬吊固定术、肛门环缩术),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久蹲久坐和及时治疗肛肠疾病等。
小儿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以下是小儿脱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一、原因
1.先天不足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薄弱,对直肠缺乏支持固定作用,容易发生脱肛。
2.气血不足
小儿气血未旺,中气不足,或因久泻久痢,或因先天不足,均可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发生脱肛。
3.泻痢日久
小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易生湿积滞,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生脱肛。
4.便秘努挣
小儿气血未旺,若便秘时努挣,可致肛管、直肠反复向外脱出,久而形成脱肛。
5.气血两虚
小儿气血两虚,营养不良,或因慢性腹泻、呕吐等,均可导致气血两虚,中气下陷,而发生脱肛。
二、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饮食调理:给予小儿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中药治疗: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进行调理。
(3)针灸治疗:可选用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4)推拿治疗:通过推拿按摩小儿的腹部、背部等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中气。
2.手术治疗
(1)直肠悬吊固定术:适用于直肠脱垂严重的患儿,通过手术将直肠固定在正常位置。
(2)肛门环缩术:适用于小儿脱肛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儿,通过手术缩紧肛门括约肌。
三、预防措施
1.合理喂养:小儿应按时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良。
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小儿饮食卫生,避免腹泻、便秘等疾病的发生。
3.避免久蹲久坐:小儿应避免久蹲久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及时治疗肛肠疾病:小儿如有肛肠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小儿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家长应重视小儿的日常护理,及时治疗小儿的肛肠疾病,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家长应注意小儿的饮食卫生,保持小儿的肛周清洁,避免小儿久蹲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