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引起渗透性腹泻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在体外环境中相当稳定。对于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腹痛严重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如颠茄合剂、山莨菪碱等。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轮状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相当稳定,能耐酸、耐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胃酸有一定抵抗力,在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天。病毒在-70℃至-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的抵抗力可持续数月之久。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所以对于症状不严重的患儿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对于频繁呕吐的患儿需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呕吐缓解后继续喂食,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溶液。对于腹泻严重的患儿需注意预防脱水,可服用ORS溶液,ORS溶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可有效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中度脱水患儿ORS溶液服用剂量为50-80ml/kg,于4-6小时内服完。ORS溶液用量(ml)=体重(kg)×(50-80)。如果患儿存在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可以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如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如果患儿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痛,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调整饮食:如果患儿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可以暂停添加新的辅食,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适当减少奶量,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
2.腹部按摩:以患儿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按摩2-3次,有助于缓解腹痛。
3.注意保暖:保持患儿腹部温暖,避免着凉。
4.药物治疗:如果腹痛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颠茄合剂、山莨菪碱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如果患儿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轮状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交叉感染。在流行季节,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儿的粪便和呕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