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好了一般不会传染,但仍需注意肠道病毒71型、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手足口病或免疫力低下等特殊情况。
手足口病好了一般不会传染了,但仍需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患者在症状消失后,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因为此时体内的肠道病毒已经被清除,不会再通过粪便或其他途径排出病毒,也就不会传染给他人。但是,有些肠道病毒可以在肠道内长期潜伏,当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可能会再次复发手足口病,并具有传染性。此外,如果患者的手足口病是由某些特殊类型的肠道病毒引起,如肠道病毒71型,即使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在体内长期存在,具有传染性。
因此,手足口病好了一般不会传染了,但仍需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患者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或者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手足口病,或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都可能会具有传染性。在这些情况下,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症状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同时,患者的家属也需要注意防护,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污染物。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发热、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患儿的玩具、餐具等需要经常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总之,手足口病好了一般不会传染了,但仍需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症状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