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是指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大脑无法合理整合感觉信息。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可以从观察症状、体格检查、评估量表等方面进行。如果孩子存在平衡力差、动作不协调、无法分辨左右、对他人触碰不敏感、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低于40分等情况,一般提示存在感统失调。
1.观察症状
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会明显异于健康孩子,比如孩子可能会出现平衡力差、动作不协调、分不清左右方向、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部分孩子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可能会出现过度防御状态以及情绪反应过激等异常现象。
2.体格检查
就医时医生会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体格检查,比如医生可以通过视诊,了解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等症状,在做指定动作时是否存在不协调、笨拙,以及其他异常行为。通过触诊,医生可以了解孩子对他人触碰的反应及其敏感程度,以及对所触物体的辨识度等。
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前庭感觉、触觉、本体感觉、视听觉及嗅觉方面的障碍,作为最终诊断感统失调的重要依据。
3.评估量表
医生可以通过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路特行为评定量表、生长发育调查表作为后续诊断以及治疗的依据,其中感统综合评定量表中的计数数值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当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分数低于40分时,提示孩子存在轻度的感统失调,当分数低于30分时则提示孩子存在严重感统失调。
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主要是进行感觉统合治疗,即通过特殊的游戏设备、运动等对孩子的各项能力进行训练。家长平时也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荡秋千、拿筷子、拿勺子等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大脑对感觉的统合能力。
儿童感统失调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大多数孩子在经过科学治疗后,能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