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婴儿较少见。若婴儿出现易哭闹、睡眠不安等症状,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要考虑生长痛。婴儿生长痛本身就属于一种症状,原因并不明确,可能是发育时人体的长骨,尤其是下肢的骨骼生长速度过快,而骨膜、肌肉、韧带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骨膜、肌肉、韧带牵拉而引起的疼痛。其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特点,包括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部位无红肿、疼痛可自行消失等。
1、疼痛部位不固定
生长痛可出现在多个部位,包括膝关节周围、小腿前侧、大腿前侧等,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手臂疼痛的症状。
2、疼痛呈间歇性发作
生长痛通常是偶尔发作,且多在晚上睡觉或休息时发作,白天可以正常活动而无症状,疼痛每次发作时通常不会超过30分钟,一般不会持续疼痛。
3、疼痛部位无红肿
生长痛主要是活动量较大且局部肌肉、筋腱的发育速度跟不上长骨的生长速度,导致肌肉受到牵拉引起的,患儿关节及局部软组织没有实质性病变,所以疼痛时不会出现局部红肿的症状。
4、疼痛可自行消失
生长痛随着生长发育速度的减慢也会自行消失,并且在成年后通常不会再出现生长痛的症状。
此外,婴儿出现生长痛时,还会伴随易哭闹、睡眠不安等症状。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家长需要尽快带婴儿就医诊治,以免长期睡眠质量较差影响身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