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一般是病原体感染所致,免疫状态、环境因素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一.原因
1.病原体感染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它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感染的支原体释放到空气中,健康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感染。
2.免疫状态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如哮喘、慢性咳嗽等,更容易感染支原体。
3.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因素,可能刺激儿童的呼吸道,降低呼吸道抵抗力,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与季节有关,一般在冬季和春季较为多见。这与季节变化导致温度下降、湿度增加以及儿童集中在室内活动等因素有关。
二.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对症治疗可遵医嘱进行止咳、祛痰、平喘治疗,常用药物为氨溴索、右美沙芬等。
3.对因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疗程一般为2至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