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指非全身及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便秘,多为原发性,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常见病因:
1.饮食因素:
食物成分不当: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水分或油脂,或食物过于精细,均可导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
食量不足:进食量过少,肠道内食物残渣过少,不足以刺激肠蠕动,也容易导致便秘。
2.习惯因素:
排便习惯不佳:未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或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
滥用泻药:长期滥用泻药,会导致肠道对泻药产生依赖性,从而减弱肠道自主蠕动功能,引起或加重便秘。
3.精神因素:
情绪紧张:小儿情绪紧张、焦虑或受到惊吓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
环境改变:生活环境改变,如搬迁、入学等,也可能导致小儿便秘。
4.腹肌及盆底肌张力不足:
小儿腹肌、盆底肌张力不足,肠蠕动无力,也可导致便秘。
这类患儿常伴有腹肌发育不良、腹壁薄弱等情况。
5.先天性巨结肠:
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由于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进而引起便秘。
患儿常伴有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6.其他:
某些疾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小儿便秘。
此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也可能引起便秘。
针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病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让孩子喝适量的水。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坐在马桶上,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让其在马桶上坐一会儿,以培养排便反射。
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电视等。
3.腹部按摩:
家长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
4.适当运动: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腹肌和盆底肌张力,促进肠道蠕动。
5.心理治疗:
对于因精神因素引起便秘的孩子,家长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6.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乳果糖等药物,帮助孩子通便。
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引起的便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功能性便秘,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等。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应及时就医。同时,应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便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