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和(或)叶酸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引起的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和妊娠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及胃肠道、神经系统症状,治疗方法为补充维生素B??和(或)叶酸,必要时对症治疗,终止妊娠。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和(或)叶酸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妊娠巨幼细胞性贫血。
1.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好发人群:多见于婴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症状:
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神经系统症状: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哭不笑、反应迟钝、嗜睡,重症者可出现不规则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甚至抽搐。
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数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呈大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及叶酸测定:可明确是否缺乏维生素B??和(或)叶酸。
治疗:
补充维生素B??和(或)叶酸:是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关键。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2.妊娠巨幼细胞性贫血
好发人群:多见于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妇女。
症状:除了上述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
检查: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治疗:
补充维生素B??和(或)叶酸:剂量应稍大,补充叶酸同时,加用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贫血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终止妊娠:如果病情严重,胎儿出现宫内窘迫,应及时终止妊娠。
总之,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可治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长期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