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过早搏动。
1.发生机制
过早搏动的发生通常与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折返激动或触发活动等有关。可能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引起。
2.分类
可分为房性、室性和交界性过早搏动。房性过早搏动相对较为常见,室性过早搏动可能提示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3.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心慌、心跳间歇感等,也可能无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早搏的频率、类型以及患者的敏感性有关。
4.诊断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有时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评估早搏的数量和形态。
5.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过早搏动,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如改善睡眠、调整情绪、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如果早搏频繁发作、伴有明显症状或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甚至在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过早搏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需要仔细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心脏健康和安全。同时,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