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一般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其他因素等引起的,常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再血管化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一.原因
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血管,若其部分分支发生狭窄或闭塞,会导致所属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供氧及需氧失衡,严重时会导致心肌坏死。特别是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的闭塞,常会引起下壁心肌梗死。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3.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损害冠状动脉,使其更容易发生狭窄或闭塞。心脏瓣膜病也可能导致血液反流,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4.其他因素缓慢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严重贫血、低血压、休克等均可造成心肌供氧不足,若心肌缺氧严重,可能导致心肌受损而死。持续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等则可能使心肌耗氧增加,超过供氧能力,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二.治疗
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具有降脂、稳定斑块作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改善预后。
2.再血管化治疗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绞痛症状明显、心肌缺血范围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再血管化治疗。
3.手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心脏搭桥手术,通过手术建立新的血管通道,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4.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提高心脏的耐力。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