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征是肩关节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由于肩峰下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锻炼方法有钟摆运动、爬墙运动、外旋抗阻、内旋抗阻、侧卧外旋、仰卧位肩外旋等。
1.钟摆运动
站立位,身体前屈,患侧手握哑铃自然下垂,做钟摆样前后摆动。可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2.爬墙运动
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使上肢抬高。可增强上肢肌肉力量,松解粘连。
3.外旋抗阻
仰卧位,患侧上肢屈肘90度,手握哑铃或绷带,做向外对抗阻力的旋转。可强化肩袖肌肉力量。
4.内旋抗阻
站立位,患侧上肢屈肘90度,手握毛巾或绷带,做向内对抗阻力的旋转。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内旋功能。
5.侧卧外旋
侧卧位,患侧在上,下肢伸直,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做外旋动作。可增强肩袖肌肉力量。
6.仰卧位肩外旋
仰卧位,上肢放松,手握毛巾或绷带,做肩外旋动作。注意保持手臂伸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疼痛加重。同时,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存在肩袖撕裂等结构性损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在进行任何锻炼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此外,对于老年人、有肩部疾病史或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锻炼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