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肢体活动、被动运动、姿势表现、握持反射、肌肉硬度等方面可以判断新生儿肌张力高低。
1.肢体活动
观察新生儿的四肢活动情况。正常肌张力时,新生儿四肢可自然屈伸、活动自如;肌张力过高时,肢体活动会显得僵硬、阻力较大,可能出现过度伸直或难以弯曲的现象;而肌张力过低时,肢体活动可能很松软,感觉没有力量,自主活动较少。
2.被动运动
检查者对新生儿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等运动。若肌张力高,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肢体不易被弯曲或伸展;肌张力低则相反,肢体容易被移动,且缺乏一定的抵抗感。
3.姿势表现
正常新生儿在放松状态下会有自然的姿势。肌张力高时,可能出现头后仰、角弓反张等异常姿势;肌张力低可能导致新生儿肢体过度屈曲、仰卧位时呈蛙状等。
4.握持反射
观察新生儿的握持反射情况。正常肌张力下,握持反射较强且有力;肌张力过高时,可能出现握持反射过于强烈、难以松开的现象;肌张力过低可能导致握持反射减弱或消失。
5.肌肉硬度
触摸新生儿的肌肉。肌张力高时肌肉较硬,感觉紧张;肌张力低时肌肉较松软,缺乏弹性和张力。
需要注意的是,对新生儿肌张力的判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细致的评估,且应结合新生儿的整体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