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17-羟类固醇(17-OHCS)和尿17-酮类固醇(17-KS)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尿17-羟类固醇测定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辅助诊断疾病,尿17-酮类固醇测定可以筛查肾上腺和卵巢功能、辅助诊断疾病等。
一.尿17-羟类固醇测定的意义
1.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尿17-羟类固醇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好坏。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如肾上腺皮质肿瘤、增生等,尿17-羟类固醇会明显增高。相反,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如阿迪森病(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尿17-羟类固醇会降低。
2.辅助诊断疾病尿17-羟类固醇测定可用于辅助诊断一些与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的疾病。例如,在应用大量激素治疗时、胰腺炎、子痫、严重刺激和创伤时,尿17-羟类固醇也可能有不同程度增高。
二.尿17-酮类固醇测定的意义
1.筛查肾上腺和卵巢功能尿17-酮类固醇测定主要用于测定雄激素的产生,尤其是由肾上腺分泌的部分。它可用于筛查肾上腺和卵巢功能的紊乱。在女性中,尿17-酮类固醇几乎全部来自于肾上腺皮质;在成年男性中,有2/3来自于肾上腺皮质,其余则来自于睾丸;在儿童中则主要来自于肾上腺皮质。因此,尿17-酮类固醇测定在女性和儿童中主要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情况,在男性除了了解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外还可反映睾丸的功能状态。
2.辅助诊断疾病尿17-酮类固醇的测定值异常也可见于多种疾病。例如,尿17-酮类固醇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癌、睾丸瘤,以及多毛征患者。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等也可使17-酮类固醇升高。尿17-酮类固醇降低则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睾丸功能减退等。此外,某些慢性病如结核、肝脏疾病、糖尿病等,以及给予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也可导致尿17-酮类固醇降低。
三.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1.测定方法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法、放射免疫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法测定等。具体方法的选择可能因实验室条件和测定需求而异。
2.注意事项在收集尿液的容器中需预先添加浓盐酸作为防腐剂。按常规方法收集24小时尿液,并记录总尿量。如不能及时进行测定,应将尿液样本置于4-8℃冰箱中保存,以免类固醇被破坏而导致测定结果降低。测定前,患者应停服带色素的药物和干扰测定反应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