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根据相关原因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会出现黄疸。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退。
2.肝细胞性黄疸
这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如肝炎、肝硬化等,导致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黄疸偏高。患者可能伴有皮肤发黄、肝脏肿大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护肝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如果与病毒感染有关,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阿昔洛韦、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道炎症、肿瘤等因素引起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淤积,引起黄疸偏高。患者可能伴有胆囊肿大、脾脏肿大、皮肤明显发黄等症状。对于胆道炎症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可遵医嘱服用消炎利胆片、复方胆通片、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胆道梗阻,可考虑介入治疗如胆道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等。
4.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或者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减退等所发生的黄疸。患者可能伴有身体发热、腹部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是溶血性黄疸,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环孢素、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