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多数和不良姿势、佝偻病、骨质疏松、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有关,常用的矫正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不良姿势
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站姿或睡眠姿势,如低头看手机、电脑,久坐不动,或床垫过软导致脊柱无法得到有效支撑,均会导致脊柱肌肉失衡,逐渐形成脊柱后凸,即驼背。
建议改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和床垫,定期进行脊柱拉伸和强化锻炼,如瑜伽、游泳等,有助于改善体态,防止驼背。
2.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症引起的骨骼软化病,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障碍,骨骼发育不良,脊柱承重能力下降,易形成脊柱弯曲。
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同时也需要注意改善饮食,适当多吃高钙食物,如蛋类、奶制品、深海鱼等,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所需。此外,在骨骼未完全定型前,可以使用支具或矫形器辅助矫正脊柱弯曲。
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骨骼结构变脆、骨密度降低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后,会导致脊柱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脊柱承重能力下降,易在重力作用下形成脊柱后凸。
建议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阿仑膦酸钠等药物,增强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日常均衡饮食,适量吃瘦肉、蛋类等食物,定期进行散步、跑步等运动锻炼,能够提高骨骼强度和肌肉力量,从而减轻脊柱后凸程度。
4.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性疾病,结核杆菌破坏脊柱骨质和椎间盘,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
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能够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或脊柱稳定性丧失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脊柱融合术等,矫正畸形。
5.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脊柱关节僵硬、融合,形成脊柱后凸畸形。
该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药物,控制炎症,减轻疼痛,延缓病情进展。此外,定期进行脊柱拉伸、肌肉强化等康复训练,改善脊柱活动度,减轻脊柱后凸程度。对于严重脊柱后凸畸形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脊柱截骨矫形术。
如果怀疑驼背和病理因素有关,应及时就医,通过X线检查、CT检查等判断具体情况,以便于给予尽早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