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到1岁期间,由于缺氧、母体感染、外力挤压等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早期表现一般包括喂养困难、感知觉异常、肌张力异常、运动异常、情绪和行为改变、癫痫发作等。
1.喂养困难
脑损伤会影响控制口腔和咽喉肌肉的神经,导致婴儿喂养困难,出现吸吮无力、拒乳或吞咽困难等表现。
2.感知觉异常
当脑损伤造成感知觉相关的神经通路或大脑皮层区域功能障碍后,婴儿往往会出现感知觉信息处理能力异常,比如对声音无反应、不能追视玩具、触觉敏感或迟钝等。
3.肌张力异常
脑损伤会影响大脑对肌肉张力的调节,造成婴儿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身体紧绷或松软,肌肉张力过高或过低。
4.运动异常
脑损伤可造成大脑运动中枢受损,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肌肉的控制,婴儿翻身、抬头、坐、爬、走、站等动作发育会有所延迟。
5.情绪和行为改变
脑损伤容易影响大脑的情感和疼痛中心,导致婴儿对刺激的反应异常,可表现为易激惹、哭闹不安、过度安静或嗜睡等。
6.癫痫发作
脑损伤容易引起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表现为婴儿突然出现无意识的肌肉抽搐或痉挛。
发现婴儿存在脑损伤时,需要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组织的氧供,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甲钴胺、B族维生素、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能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如果存在癫痫,需要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等药物,能起到抗癫痫的作用。另外,通过环境适应、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训练,能够帮助婴儿发展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提高后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